音乐训练是根据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,通过音乐元素的多元运用,培养孩子的创意思维、想象力、记忆力、注意力和整体思维能力,促进言语及沟通能力、社交情緒的发展,提升非言语的表达能力,让孩子在训练中获得更多的乐趣。
音乐训练主要涉及的内容有音乐艺术多维能力培育与迁移训练、多维符号转换训练、思维模式培育、记忆训练、律动训练、情绪初始化训练、完型训练、社交发展训练等。
中心音乐训练课程涉及了以下五大模块:
模块一:角色确认篇
1. 我的自画像
2. 合力画竹子
3. 打开梦想之门
模块二:情绪疏导篇
4 . 音乐情绪通感训练
5. 消极情绪应对训练
6. 积极情绪培养训练
模块三:听觉提高篇
7. 古诗配乐
8. 家庭交响乐
9. 动物狂欢节
模块四: 注意专注篇
10. 眼动交际舞
11. 布条写字
模块五:创新思维篇
12. 图形想象训练
13. 小小音乐家
14. 小小指挥家
15. 水果派对
音乐治疗
音乐治疗1940年在美国卡萨斯大学正式成为学科。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,音乐治疗已成为一门成熟完整的边缘学科,已经确立的临床治疗方法多达上百种,并形成了众多的理论流派。 在美国有近80多所大学设有音乐治疗专业,培养学士,硕士和博士学生。目前美国有大约4000多个国家注册的音乐治疗师在精神病医院、综合医院、老年病医院、儿童医院、特殊教育学校和各种心理诊所工作。从上世纪70年来开始,音乐治疗传入亚洲。目前,在日本和台湾较大的医院都设有专门的音乐治疗师。
音乐治疗的技术与方法
音乐治疗方法可分为接受式、即兴式、再创造式音乐治疗。
1.其中接受式音乐治疗的方法包括了聆听、歌曲讨论、GIM等等诸多的方法。
2.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则包括了歌曲创作、乐曲创作、音乐心理剧等等。
3.即兴音乐治疗则包括了器乐即兴、口头即兴等方法。
|